环保严打倒闭服装行业转型升级
【行业新闻】早该关了关了至少能多活20年!船埠村里水洗厂的大烟囱不再往外呼呼冒黑烟,村民冯甲富多年来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。
冯甲富的家在中国南部的广西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船埠村。福绵区素有“世界裤都”之称,随着我国对企业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,昔日粗放落后的服装产业发展遭遇瓶颈。2016年开始,福绵区关闭了所有的水洗厂,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,吸引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上下游企业集聚。
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,福绵区以牛仔裤加工为主的服装产业由无到有,高峰期有1600多家服装企业,每天生产牛仔裤等服装120万件,从业人员约10万人,占全区人口的1/4行走在福绵农村,时不时会看到各种服装厂的招牌和招工启事。
一朵棉花要变成服装,需要经过纺纱、印染、织布、制衣、水洗等多道工序。缝纫成型的牛仔裤、休闲裤要用水泡洗后,才干出厂,而传统的水洗过程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。
福绵区环保局局长黎贤介绍,服装水洗是一个高耗水行业,每洗几十条裤子就需要一吨水,福绵区24家水洗厂每天产生7至10万吨污水。水洗厂通常晚上开工,为降低成本,还时不时偷偷将污水直接排到江中,让人防不胜防。
经年累月的污水排放严重污染了南流江,曾经清澈的江水一度变得像墨汁一样,母亲河变成了黑水河”船埠村村民也跟着遭了罪,下河游泳后浑身发痒。船埠村前任党支部书记唐宁说。
与此同时,福绵区长期处于服装产业链的最低端,廉价的劳动力、土地等生产要素,还有对环境的牺牲,造就了福绵服装产业昔日的辉煌。福绵区委书记赵志刚分析,随着劳动力、土地价格的上涨,与其他服装加工地相比,福绵的优势逐渐丧失,产业已处于淘汰边缘,继续下去只有死路一条。
紧迫的形势倒逼福绵想方设法突围。保守的治污模式是见污治污’非常主动。赵志刚说,则将环境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,引进一流治污企业,低价优质地为排污企业提供环保服务,推动服装水洗行业“退城进园”建设节能环保产业园区,集中管理、集中治污。
经过努力,玉林(福绵)节能环保产业园落地。产业园先行建成了集中的污染处置设施,各水洗企业产生的污水统一进入污水厂。目前24家水洗厂已有15家搬迁到产业园,未来不入园的一律关停。
严厉的环保要求没有让服装产业“死掉”反而发展壮大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副厅长曹伯翔说,环保要素的优质供给推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,同时吸引了东部地区产业向园区全产业链升级式转移,拉动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。
福绵区区长黄雕说,中国东部地区有数千亿元的服装产业需要转移,中西部很多地方都在争抢这块“唐僧肉”福绵的治污模式成为其在此轮招商引资竞争中胜出的利器:环保产业园水电气热利息只有广东的70%左右,污水处置利息降至80%左右。
环保和利息优势吸引东部地区大量纺织、印染、服装加工企业入园,服装设计、品牌渠道和商贸企业也纷纷跟进,形成服装、机械制造、配件生产与表面处理、环保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。目前,入园企业已达100多家,还有近200家企业报名,涵盖印染、浆纱、纺织、服装、机械、电镀等行业。
广州穗鑫实业有限公司刚刚从广东把印染厂搬到福绵环保产业园,工人们正在调试设备,即将投入生产。之所以搬到福绵,看重的环保产业园先进的治污能力,接下来很多年不会再因为环保问题搬走。公司董事长张思强说。
今后福绵除了不种棉花,纺织、印染、设计等各个环节的企业都会有。今年产业园预计产值将达300亿元,容纳就业32000多人。赵志刚说。
玉林市委书记黄海昆认为,福绵区首创环境要素的供给侧改革模式,不但破解了激进产业环境要素制约的难题,让一个濒临淘汰的产业起死回生、做大做强,还通过环保筑巢,吸引上下游产业快速集聚,牵引产业转型升级,实现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,生态工业新模式的有益探索。
- 上一篇:京东进一步深入时尚行业 2018/5/12
- 下一篇:中国品牌时尚迎来春天 2018/5/12